主页 > 电影 > 更多>>
- 看戏看电影听音乐会成都人文化生活没闲着
- 时间:2019-05-15 15:39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采集侠
-
原标题:看戏 看电影 听音乐会 成都人的文化生活没闲着
濮存昕在媒体见面会上与观众互动
“一个城市的品格,来源于文学、艺术,它们让这个城市有湿度、有温度、有爱意。我们的生活中,不止吃饭、睡觉,还要看戏、看电影、听音乐会,我知道成都的文化夜生活没有闲着,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地方,要越做越好。”濮存昕是成都观众的老朋友,他主演的话剧《茶馆》《李白》等,场场爆满,11日晚在锦城艺术宫领衔《声音的力量》名家朗诵会。在10日举行的见面会上,濮存昕还言及了对锦城艺术宫的不舍,对四川大剧院的期待,“这场演出,这么多观众喜欢看,来捧场。我不意外。我在锦城艺术宫演了很多次话剧,希望它谢幕之后,将来的四川大剧院能够做得更好,更好地用精品力作回馈咱们的老百姓。”
大学生向濮存昕讨教表演的“真经”
本次朗诵会上,濮存昕、宋春丽、李立宏、孙强等八位语言艺术家,诵读名人经典演讲和经典文学作品片段,包括濮存昕朗诵《野草题辞》、严晓频朗诵《为了孩子》、李立宏朗诵《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》、赵晓璐朗诵《在诗歌的十字架上》、达式常朗诵《怀念挑战者号宇航员》等。
“这是老前辈教给我的:台词别光说台词,要说意思,演戏别光演戏,演人,人对了,意思对了,戏基本就成了。用我们这场朗诵会来说,大家在台上真的是气定神闲。我们是作者的代言人,和观众一起探讨内容,接近文学,尽可能把作者的意思传递给大家。如果表情多了一点,观众就会被视觉障碍了想象力。打个比方,看《西游记》的时候,海阔天空的幻想,但是电视剧的手法一运用,画面上一冒烟,人就不在了,就限制了我们对原著的感觉。”现场,一位学表演的大学生希望向濮存昕讨教表演的“真经”,濮存昕如是回答。
希望指点朗诵迷津却遭“当头棒喝”
一位家长表示,8岁女儿的愿望是成为下一个董卿,现正在学习朗诵,希望宋春丽为女儿指点迷津。宋春丽感慨地说:“看董卿主持的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举重若轻,但我常常会激动到流泪,为什么?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进了自己的情感。这么点小孩,她根本不懂,你让她学了一身的毛病,将来怎么办?很难改的。你这已经不是第一例了。有好多朋友的孩子都来找我辅导朗诵,我的回答是,不建议现在就进入。因为你让几岁的小孩子,去理解几千年前的感觉,或者人类的情感命运,她怎么领会?没有达到领会,她怎么去体现?不是她由衷说出来,就是有毛病了。将来一站,就提气,一演戏,就瞪眼,很难改啊。所以现在,多看、多听,把《唐诗三百首》读透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”宋春丽“犀利”的回答,引起现场掌声。
濮存昕接过了话头,继续表示:“艺不压身,小孩子学习当众去表达,是好事,但别一下就上了技术。记住多读书,本色的、自然的,先把中国话说好,打好基础。等到一定的年龄,再进行专业、技术的训练。眼睛与字有亲近感,一看到字,就把字音说准,哪怕读报纸、读课本,但别硬上感情。”
对朗诵的热爱源自父亲的“星期朗诵会”
扎根在舞台的濮存昕对朗诵有着特殊的情结,他认为这源自小时候参加过的父亲发起的“星期朗诵会”,也是在那一时期,他萌生了当演员的念头:“上世纪60年代每个星期天的下午,在中山公园音乐堂,听我父亲、刁光覃老师、董行佶老师、郑榕老师、朱琳老师等等在舞台上朗诵。那时候也不怎么化妆,上台就朗诵。题材也是五花八门,有《雷锋之歌》、《猴吃西瓜》、马雅可夫斯基的《向左进行曲》等。”
幼时的濮存昕似懂非懂,但朗诵现场的氛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,通过声音给予人美学上的启迪是巨大的。“后来考部队文工团的时候,也是用朗诵去考试。成为演员后通过跟孙道临、乔榛、姚锡娟等几位老师在一起参加朗诵会,才真正学到应该如何讲究吐字发音。”
即便生活语言和艺术语言完全不同,濮存昕也希望大家能成为会说话的人,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,加上自然的情感。“我觉得青年人,要重视语言生命力的开放。做一个会说话、有思想的人,用你的思想、语言去影响别人,做一名演说家。准确、直接、真诚,既能表达自己,又能影响别人,‘朗读’是这样的一种方式。”
(陈蕙茹 胡大田)
(责编:罗昱、高红霞)
- 免责声明:“乐娱网”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乐活·精选
游戏·精选
娱乐·精选
女人·精选
教育·精选